台股除權息懶人包|計算方式、時間表、投資策略一次看懂

每年台股進入除權息旺季時,是公司將獲利分配給股東的重要時刻
你可能以為,發放完之後就是放進自己口袋了
但實際上還要再「多等一個步驟」才算真正賺到
這整個制度上,應該會跟你想像中的很不一樣!一起來看看
除權息是什麼?配股&配息?
除權息的意思就是:公司將去年的獲利分配給股東
其中又分為 2 種,除權、除息
除權就是發股票給你,除息則是發現金
兩種情況的發生,都會造成股價減少的情況
目前常態為配發現金股利為主
但假設公司有其他規劃,則會將現金保留,改發股票
也有可能兩者都不發或兩者都發
(下圖為舉例兩者都有配發的情形)

除權息的重要日期與流程
在開始除權息到實際拿到股利中會經歷過幾個時間點:
1.公告日
公司公告當年度股利分配方案,包含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數字
2.股東會決議日
股東會正式通過股利分配案,並確定除權息的基準日與除權息日
3.除權息基準日
這一天收盤時有持股的人,才能享有該次的股息或股利
( 例如:基準日是 7 月 10 日,只要在該日除權息前買股票,就符合領取資格 )
4.除權息日
從這天起,股價會依股利金額或配股比例進行調整
5 現金股利發放 / 股票入帳日
通常除權息後 1~2 個月匯入股東帳戶
目前台灣公司普遍配股配息為一年一次
已有少數公司像台積電改為季配,甚至還有 ETF 每月配息
每年的時間點約莫落在 6 ~ 8 月之間,詳細日期每家不同
這段期間我們統稱為 除權息旺季,可說是台股最熱鬧的時候
( 可以上 玩股網 查詢除權息日程表 )
如何計算自己能拿多少?
在 現金股利 分配的方式上比較單純
假設今天一家公司將派發 1 元的現金股利
你持有一張股票的話(1,000 股),你就可以拿到 1,000 元
多少股就是多少錢,零股則是按比例計算
但在 股票股利 分配的方式上就完全不同了
稍微有一點點複雜要計算比例
由於台灣的股本每 1 股面額的是 10 元
假設今天一家公司將派發 1 元的股票股利
就會變成 股票股利 1 元 / 面額 10 元 = 10% 的比例
如果你持有一張股票的話(1,000 股),你就可以拿到 100 股,零股按比例計算
除權息的風險與注意事項
剛剛有說,不管是發放現金股利或是股票股利
都是從公司從口袋把東西拿出來送給投資人
所以在實質上公司的市值也會跟著縮水了
如果今年是發放 現金股利 1 元,在除權息日的當天
開盤股價會從原先的 30 元直接降至 29 元,憑空消失掉 1 塊
不知道的人還會想說是不是發生什麼大事?怎麼公司股價突然崩跌了!

如果今年是發放 股票股利 1 元,在除權息日的當天
股價會依照發放的比例做調整,也是要做一些小計算
首先,我們剛剛算,如果股票股利 1 元可以領到 100 股(10%)
再來,若一樣以 30 元的股價來算的話,就是
= 30 元 / ( 1+0.1 ) = 27.27 元
開盤的價格也會從 30 元直接往下開跌
另外一種特殊的狀況是
同時發放 現金股利、股票股利 各 1 元的話
簡單記得「先除息,再除權」
算法上就是 ( 30-1 ) / ( 1 + 0.1 ) = 26.36 元
但我想與其各位自己算得這麼累
直接上證交所 Key in 資料,讓電腦直接幫你算比較快,哈哈 😉
> 點擊前往連結:除權息參考價試算

成功「填權息」,才算真的賺到!
所以,你發現了嗎?
儘管你拿到了公司發給你的股利
但是價格如果沒有漲回原先的價格,就不代表你「真正賺到」
之前有看過一些股票,儘管每年除息但價格一直越來越低
拿到了很多的配息但還是補不了股價的價差損失
那這樣,參加這種股票的除權息真的好嗎?
所以,如果想年年領股利
在挑選長期投資的標的上,最好以基本面角度出發
找尋有競爭力、有護城河、不容易倒的公司為前提
或者是觀察公司過去幾年股價
最後都有「填權息」的話會比較安全(圖為舉例)

股利收入也要付所得稅,最高可折抵 8 萬
另外投資人要注意,股利收入也需要付所得稅
目前台灣有 2 種不同的計稅方式,選擇適合自己的來使用就可以:
1. 併入綜合所得裡一起計算
如果你的所得稅率在 30% 以下者,建議採用這種計稅方式
這種的算法,是將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總額中去計算應納稅額
股利所得的 8.5% 可再抵減稅額,一個申報戶 最多可折抵 8 萬
也就是說,如果你的股利收入在 94 萬以下
抵減稅額的額度被可以充分利用到
(940,000 x 8.5% = 79,900,最高可折抵 8 萬)
2. 股利獨立出來課稅,稅率 28%
另外一種方式適合稅率是 30%、40% 的高收入族群
這種計算方式是將股利所得獨立拉出來,依單一稅率 28% 來計算稅額
最後再與綜合所得計算出來的應納稅額相加,兩者合併報繳
這兩種方式都各有它的優缺點
還是要精算之後才能知道自己適合什麼
除權息的常見迷思
迷思一、殖利率越高的股票越好?
這個答案不一定正確喔!
如同上面內容所說,最後股價成功填權息才能算是真正賺到
並且如果自己的所得稅率較高,又要多付另外一筆稅金,可能會不划算
迷思二、配股會比配息好?
這個答案是錯的喔!
配股之後,雖然說手上股數增加
但公司的股價也會跟著比例調整下降
所以整體價值是不會變化的
跟配息比較起來只是一個拿到股票,一個拿到現金
一樣還是老話一句,最後股價成功填權息都才能算是真正賺到
迷思三、除權息前賣掉,除權息後再找機會撿便宜可以嗎?
這個答案沒有對與錯,要看你是什麼目的
有些投資人因為所得稅率的關係,參加除息對於他們來說比較不划算
所以會在除息之前先賣出,除息當天再買回
但如果你是單純因為之後股價變低而先賣再買,與課稅無關
那這樣是沒什麼意義,只是帳面上的成本變低變好看而已
這兩者都會面臨一個問題:
除息日當天的開盤價,可能會漲也可能會跌
假如除息當天一開盤價格就直接上漲 1%
原先先賣出的人,就沒辦法賺到該有的利潤,因此少賺
也是可能當天開盤後繼續再跌
原先賣出的人可以用更划算的價格買到
後續順利填息就能賺到超額利潤
所以說,到底要不要參加除權息也是一門大學問阿!
快速重點整理
1. 配股配息的期間,大致上會落在 6 ~ 8 月之間
2. 大致上都是一年配發一次,少部分公司季配一年四次,有些ETF月配
3. 除權、除息當天會造成股價下跌,少的那部分之後會進到你口袋
4. 填權息才算是真正賺到
5. 股利收入需要被納入所得稅的計算
簡單整理這些資訊,如果有用再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喔!
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
請再幫我繼續往下滑 Email 訂閱新文章通知喔!
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
本文圖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。
探索更多來自 錢包慢慢胖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