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當初選擇做現股當沖的原因

下午準備要寫文章時剛好看到一些內容讓我想起這件事,覺得可以來分享一下。
那時候現股制度還是在「5 秒一搓」(接近尾聲),當下最熱門的其實是股票期貨,很流行用現貨的制度做極短線。我也嘗試過後,但發現股票期貨的正逆價差讓我覺得很頭痛,加上標的有限,只能做發行的某幾檔,最後還是選擇放棄改做現股,畢竟自己一開始接觸投資就是從現股開始。
逐筆交易帶來的公平起跑點
真正覺得現股當沖比較適合自己的時候,是從逐筆交易開放之後,過去 5 秒搓合時,交易很吃五檔跟明細判斷,而我當時並不是很懂,也看不懂。但逐筆交易開放之後,遊戲規則改變了,可能也因為這樣大家一起從 0 開始,我也剛好在那個時期比較理解如何做交易,算是有在公平的起跑點上跟大家一起出發。
有選擇,從小量股開始電魚
因為現股標的很多,量大、量小的標的都可以衝,我是先從量小但有波動的標的開始做。我那時候的想法很簡單,因為也有玩線上德州撲克,別人一開始都是從低階桌 NL10 慢慢打上去 NL100,那我在台股應該也要從這些量小、魚群多的地方慢慢打上去,應該會比較簡單。
事後證明我這想法是對的,我發現量少的標的,可能因為參與者少掛單很薄,成交也不熱絡,只要有特殊的掛單跟成交,通常都會是要搞一些小動作的時候,獲利的機會就是從這邊來。
我從 50 元以下的標的開始打,印象是打一天成交 3 ~ 5 千張的標的這種,細節有一點忘記。那時候因為還在練習階段,一次都只進 1、2 張,所以這種量對我來說其實沒差,只是要花很長時間等待異常波動而已,記得那時候靠這些量小的標的一個月可以賺到 1~2 萬,也在這時期建立起我的交易信心。
後來轉型有經歷陣痛期
後來因為胃納量的關係要嘗試放大,開始會打 50 ~ 100 元成交量比較大的股票,這會是一個陣痛期,世界完全不一樣,手法也大調整。想當初在嘗試做股期的時候,我就是因為量大的標的參與者多且複雜,常常看不懂股價在幹麻,等於又回到原點,但因為有之前破解量小股的經驗,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就適應。
我也不確定我的學習曲線這樣對不對,至少我是這樣走過來的。
結論: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戰場
現股因為標的多、交易機會多,你有挑 戰場的權利。有些標的就是很順,你看得懂就是看得懂,有些則是亂走一通鋸齒狀超級噁心。現股的好處就是你可以不用做那些難做的,只要找到好做的一直做下去就好。這就是我選擇現股當沖的原因。
簡單整理這些資訊,如果有用再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喔!
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
請再幫我繼續往下滑 Email 訂閱新文章通知喔!
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
本文圖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。
探索更多來自 錢包慢慢胖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