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側交易 vs. 右側交易:兩種必學的交易策略與實戰指南

在投資、投機的世界裡,每個人有不同的交易風格 & 手法。其中,左側交易 和 右側交易 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及手法。這兩種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個性和風險承擔。
本篇文章將會簡單介紹,分享它們之間的優點、缺點以及舉例,協助各位在投資這條路上做出更好的判斷。
左側交易是什麼?
左側交易,又稱為「逆勢交易」或「抄底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,主觀 預判它即將要見底反彈,並開始分批買入的策略。這種做法,就好比在一個擺盪的鐘擺還沒有達到最左邊時,就開始接住它。
1. 成本優勢:在下跌時買入,有機會買到相對便宜的價格,一旦反彈,獲利空間可能更大。
2. 低風險:分批買入可以降低單次進場的風險,即使判斷錯誤,也不會一次性投入所有資金。
1. 資金佔用:買入後如果價格繼續下跌,資金會被套牢,無法靈活運用。
2. 心理壓力:面對持續虧損的帳面,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,很多人難以堅持。
3. 難度高:要精準預測底部是非常困難的,被戲稱為「接刀子」。
舉例:左側交易策略的運用
假設一家基本面優秀的公司,因為市場情緒或短期利空消息,股價從 100 元下跌到 70 元。作為左側交易者,主觀認為 這是一個價值被低估的機會。此時,就可以開始分批買入,直到價格回升再分批賣出,這種策略的目標是降低你的平均成本,並等待價值回歸。
當然,如果要運用在短線交易上也適合,我有認識當沖高手會這樣進場。假設今天做多,你觀察發現一檔標的,跌至底部爆一個大量並遇到支撐,主觀認為 短期間內再往下走的機率不高,此時,就可以開始分批買入,直到價格回升甚至創高再分批賣出。

右側交易是什麼?
右側交易,又稱為「順勢交易」或有一些人會把它叫做「機械式操作 」。它的關鍵在於等待趨勢確定反轉後,再進行買入或賣出。也就是說,當股價已經開始上漲,確認趨勢形成後才進場,並在趨勢反轉下跌時賣出,比較客觀。
1. 風險低:趨勢一旦確認,停損點較明確,也避免了「接刀子」的風險。
2. 心態穩定:買入後價格通常持續上漲,心理壓力較小,更容易堅持。
1. 成本劣勢:進場價格通常比左側交易高,獲利空間相對較小。
2. 追高風險:如果追得太晚,可能會買在高點,面臨隨時反轉的風險。
3. 錯失機會:在趨勢確立前,可能會錯過部分漲幅。
舉例:右側交易策略的運用
假設一個產業趨勢明確向上,某公司股價突破了長期的盤整區間,從 50 漲到 58 元,並伴隨著交易量的放大。作為右側交易者,因為出現了突破的現象,你認為趨勢已經確立,並在 58 元 附近追高買入。你會持續持有,直到股價出現明顯的下跌訊號或趨勢反轉。
之前寫過的 股票箱 文章,也是屬於右側交易,需要先等到明確出現趨勢之後,才開始找進場點,以後會再寫其他適合右側交易的不同型態。

精華:左右側交易的實際應用與結合
在實際操作中,成熟的交易人很少會單純只用左側或右側,更常見的做法是將兩種策略融合去平衡,也就是搓均價的概念,並且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去觀察及確認。
結合左右側「搓均價」
對於主觀交易者來說,最理想的策略是將兩者結合,形成「左側試單,右側確認再加」的模式,舉例:
- 試單:當股價下跌時,用左側交易的方式建立一個小規模的「試單」,例如在 70 元買進第一筆。
- 建第二筆單:當股價確定底部,並突破關鍵位置(例如回到 75 元),趨勢得到確認時,再用右側交易的方式建第二筆單,把部位補到該要有的水位
這種做法既享受了左側交易的低成本優勢,又借助了右側交易的趨勢確認來提高勝率,既能降低成本停損點也明確。只是實際應用上,要確認好自己的交易週期並且需要一定的經驗來執行,否則見低不是低,有可能會一直停損反而賠更快。
結論:沒有最好的策略,只有最適合你的策略
總結來說,左側交易和右側交易各有其優勢和風險。左側交易追求的是 低價買入的成本優勢,但需要承擔更高的不確定性;右側交易追求的是 趨勢確立後的穩定性,但可能犧牲部分利潤。
在實際應用中,很多高手會將這兩種策略結合來運用。至於你自己最後要走哪條路,這會取決於你自己的個性、風險承受能力和對市場的理解,沒有哪種一定好。
對於剛開始接觸投資的朋友,可以花一點小錢投入,都試試看沒關係的,市場會回饋給你感覺你自己適不適合,很快就可以感受得出來之間的差異,累積經驗後再慢慢調整,內化成自己的交易風格。
特性 | 左側交易 (逆勢) | 右側交易 (順勢) |
---|---|---|
進場時機 | 價格下跌過程中 | 價格趨勢確立後 |
交易心態 | 逆向思考,考驗心理素質 | 順應趨勢,心態較輕鬆 |
潛在獲利 | 較大 | 較小 |
交易風險 | 較高 (難以預測底部) | 較低 (停損點較明確) |
適合對象 | 長期投資者、價值投資者 | 短期或波段操作者 |

簡單整理這些資訊,如果有用再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喔!
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
請再幫我繼續往下滑 Email 訂閱新文章通知喔!
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
本文圖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。
探索更多來自 錢包慢慢胖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