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風險控制:交易初期怎麼做才不會陣亡?控制槓桿

自由人前輩有一句經典名言:「 不輸+時間 = 一定贏。」這句話到目前為止一直深刻烙在我心,從以前到現在我一直秉持著這個中心思想在做交易。
我自認自己是風險導向的交易人,比起暴賺暴賠,我更喜歡看到績效曲線穩定、平滑成長。現在回想起之前玩線上 RPG 遊戲的時候,大多數職業都是玩戰士(坦克),特徵就是血很厚、打不死,真的還挺符合我現在的交易風格,不曉得你是屬於哪一種呢?
本篇文章會分享一下風險的重要性,以及新手在剛開始接觸當沖,應該要怎麼樣去控制風險,讓自己活在市場久一點。
穩定關鍵:控制槓桿,把虧損控制住
如果想做到不大輸,首先要先幫自己的資金做分配,分配好每筆下注的金額,控制好自己的交易槓桿,以免一次不對就暴掉。
舉個例子,假設做現股當沖,我只打算用 10 萬塊先做做看,一律只做 50 元以下的股票,一次下 1 張,最多只同時持有 3 筆。
因此,假設你 3 檔都是買 30 元的股票,每檔賠 2% 就要強制停損,大約是 600 元,你一天最大的風險大約就能控制在 2,000~3,000 元內,萬一衰神上身,讓你遇上連續虧損,平均 2,500 塊一直出去你也要連續賠 40 個交易日,才會把你的本金 10 萬輸光。
所以,只要你乖乖地按照這樣的下注方式來玩,足夠讓你練習非常的久,這就是一種最簡單的風控作法,各位可以以此類推。
不過,我也知道很多人覺得一次下 1 張沒感覺,我們換個方式舉例。
如果一次下 15 萬,輸 2%,大約是 3,000 塊,一天輸 3 趟,那就是 9,000 ~ 10,000 元。萬一衰到爆炸,遇上連續虧損,10 萬塊可能 10 天就沒有了,簡單舉例跟上面的例子做比較,大家應該就能明白。
我以剛剛的例子來繼續導給各位看
– 本金 100,000 元
– 持倉 3 檔 30 元股票 = 總部位 90,000 元
所以做這次當沖的槓桿就是:
你用 10 萬的本金,去交易一個價值 9 萬的部位
這樣實際上你的槓桿就是 0.9 倍
簡單講就是 用多少本金去做多少部位。
槓桿不是拿來賭博用的
之前網路上一直有廣告在講現股「無本當沖術」,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行為,而且根本不是無本是在誤導,交割要錢沒有包贏的,假設你下太大,行情一不對就會讓你傾家蕩產。
以剛剛的當沖例子來看,如果你是下高價股一檔 500 元的股票,用 10 萬塊操作 50 萬的部位,只要漲跌 1%,就是 5,000 元,相當於本金的 1/20,所以說槓桿其實是雙面刃,賺雖然很快,但換個角度輸 6 次,本金就沒了,還沒把交易成本算進去。
交易成本是 0.23%,50 萬的股票,你一進去沒輸贏,就已經知道自己要付大約 1,150 元的手續費跟稅了,我不相信一般上班族扛得住。
我建議要根據你自己的能力、輸的起的金額,去換算你操作應該要用多少槓桿,當你無法接受時,就做更小規模的商品或是累積本金。現在網路上有很多廣告會告訴你,利用商品高槓桿的特性讓小本金迅速增加,雖然好像講得很有道理,但是這個前提下是「你要知道你的風險在哪」。
太多人會在期貨、選擇權,甚至權證上輸掉大錢,都是因為不了解實質槓桿到底多大&商品特性。本金不多,好吧乾脆直接一把就梭哈,輸光了反而怪說商品不好,其實不是商品不好,而是自己能力不夠。
延伸閱讀:當沖手續費怎麼算?
結論:做能力內的事,慢慢來比較快
槓桿並不是壞事情,後期行情來的時候還是需要靠槓桿才有辦法一次吃飽,在初期先不要貪心,等自己的能力提升自然也會跟著長大。曾經聽過前輩分享一句話:「市場永遠不缺明星,缺的是壽星。」小弟銘記在心。
前不久的分享一篇讀後心得《當沖畢勝啟示路》內文有提到,要用當老闆的心態去經營你的交易/投資之路。如果你開一家店,你當然希望生意可以一直好下去年年都賺錢,抱著僥倖心態去經營,早晚會被市場之神懲罰的,細水長流才是生存之道。
簡單整理這些資訊,如果有用再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喔!
如果你喜歡我分享的內容
請再幫我繼續往下滑 Email 訂閱新文章通知喔!
版權所有,轉載必究
本文圖文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轉載。
探索更多來自 錢包慢慢胖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臉書留言
一般留言